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月份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政研室主任袁達、綜合司司長嚴鵬程介紹了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和穩投資、重點改革、新型城鎮化、中歐班列等工作進展情況,并就媒體關注的經濟運行態勢和宏觀調控政策、重點改革事項、重大項目建設、能源供應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價格運行情況、促消費政策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粵府函〔2020〕82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1月1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751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8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2%;第二產業用電量512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第三產業用電量120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9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
據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底,青海電網裝機總規模達到403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達3638萬千瓦,占比超全網裝機總規模的九成。清潔能源裝機中,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裝機共2445萬千瓦,占比60.7%;水電裝機1193萬千瓦。太陽能發電中,光伏裝機1580萬千瓦,超過水電,成為青海省第一大電源。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國際首創的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建筑能源集控與實驗平臺,先后迎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有關部委、協會的權威專家,16國駐華大使館的能源、科技、經濟參贊等高級外交官前來參觀,并獲得了專家和參觀使團的一致肯定和高度好評。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能源領域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全面落實中央“六?!惫ぷ鞑渴?,戰疫情促生產、增供應保安全,能源生產穩中有增,進口較快增長,能源供應能力和水平不斷鞏固提升,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年看,能源消費逐步回升,結構持續優化,能耗強度繼續下降,節能降耗取得新進展。
隆基股份1月18日晚間公告,根據戰略發展需求,公司與陜西省西咸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理委員會于2021年1月18日簽訂合作協議,就公司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投資建設年產15GW單晶電池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日前,光伏等新能源已被寫入多省區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相關建議稿中,并對綠色低碳發展、清潔能源轉型進行重點強調,敲定了未來5-10年的新能源發展藍圖。
國家能源局2019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07克。一度電里還有70%來自火電(如下圖所示)。這必然要產能碳排放?!?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提出之后,我國必然要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
根據清潔能源市場研究機構Mercom Capital近日發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光伏企業融資總額(包括風險資本融資,私募股權,債務融資和公開市場融資)達到145億美元 ,較2019年的117億美元增長24% 。
1月7日,四川省阿壩縣人民政府與華能四川水電有限公司簽約光伏資源開發合作協議。中共阿壩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寶華與華能四川水電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李小聯簽訂《阿壩縣人民政府和華能四川水電有限公司光伏資源開發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該項目協議投資154億元,總裝機規模385萬千瓦,包括開發查理光伏基地裝機110萬千瓦,洛爾達光伏基地裝機200萬千瓦,麥爾瑪光伏基地計劃裝機規模40萬千瓦,賈洛光伏基地計劃裝機規模35萬千瓦。
1月14日,國家電投公布2020年新能源裝機業績,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裝機達6049萬千瓦,躍居世界首位。其中光伏發電累計裝機2961.2萬千瓦,繼續穩居全球第一,風電累計裝機3087.9萬千瓦,居全球第二位。
近年來,各國政府不斷重視碳排放給地球帶來的壓力,光伏作為一種清潔發電方式,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投資光伏領域的核心邏輯。在光伏產業景氣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銀華光伏50ETF上市,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鍵布局光伏產業的便捷指數化投資工具,值得期待。
近日,晶科能源宣布最新研發的N型單晶組件,經權威第三方機構TUV萊茵上海實驗室測試后,最高轉換效率達到23.01%,刷新了組件效率世界紀錄。通過本次的N型單晶組件,晶科能源把單晶組件的轉換效率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此前記錄為22.39%,這次直接超過了23%,進步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2020年貴州省電力裝機結構不斷優化,火電、水電、新能源發電裝機分別為3560萬千瓦、2281萬千瓦、1637萬千瓦,基本形成“三橫一中心”的輸電網絡,發電量232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8%,徹底改變了電力運行豐枯不平衡狀況。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52.4%,光伏競價項目2019、2020連續兩年獲得裝機規模、補貼規模兩個全國第一。
中國光伏新聞,光伏,光伏新聞,光伏資訊,中國光伏,光伏扶貧